我们是否需要性别中立的人称代词(gender-neutral pronouns)?

我们是否需要性别中立的人称代词(gender-neutral pronouns)?

ColorsWorld小钱包

这里是神秘柜子。

我们是否需要性别中立的人称代词?

gender-neutral pronouns

一门语言在人称代词上的使用规则可以反映出它对于性别问题的处理方式。比如土耳其语就是一门性别中立的语言(gender-neutral language)——它避免了对某种特定性/性别的偏见或偏向,英语则是一门性别特异性的语言(gender-specific language)——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包含了特定性别信息。

然而从中世纪以来,西方民间其实一直都有用“they”来代指第三人称单数的情况,只不过并非主流。直到2019年,“they”作为性别中立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被韦氏英文词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评为年度词汇,标志了性别中立代词的推广进程。虽然“they”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人称的使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Yakut, Genç & Bada, 2021),但官方发布的相关语言建议(如联合国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则更倾向于“规避策略”,即如何避免使用性别二元的人称代词,而未明确提出“they”/“them”的使用。

类似的,英文语境中也有一些新词汇如“ze”的说法,但应用不如“they”广泛。其他语言中也有近来派生出的中性代词,比较典型的如瑞典语中的“hen”。

在中文语境中,所有人称代词的读音都是相同的(tā),只有在书写时才会用“他”和“她”来区分性别,但这样的二元区分也是在近代发生的转向(在这之前均用“他”来指代),至于发起这种转向的初衷我们目前也难以定论。当代中文语境下的性别中立代词中,“Ta”在社交媒体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性别中立代词;而在官方(如法律文件)的书面表达中,“他”的使用更为普遍,但由于二元性别代词书写的习惯已经形成,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更容易与男性联系在一起,因此“他”是否是一个性别中立的代词目前是存在争议的。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性别中立代词是否有必要使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我们可以先从目前常见的两种使用情境来做探讨。

指代一个假定的性别不明(未知)的个体。

指代性别认同非二元的特定个体。

如果说“他/她”或“s/he”这类本质上仍为性别二元体系下的代词勉强可以实现第一个情境中的功能(但实际上也忽略了非二元性别群体的存在),但在第二个情境下就完全不适用了。如果使用二元性别代词来指代非二元性别认同的个体,相当于将其置于二元性别规范之下,否定了其身份的合理性。因此性别中立代词在这一情境下是必要的。

对于英文语境下的“they”,常会有人因“在语法上不可接受”对其持反对意见,这其中并非简单的单复数问题。一项研究找了一些英语母语者被试对一系列包含了各种人称代词的非标准用法的句子进行了语法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发现当指代假设的、性别未知的人时,单数形式的“they”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这可能是因为这种用法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了。而使用“they”来指代指非二元性别的特定个体时则有更多的被试认为不太符合语法,也就是说,在叙述特定的个体时,一些被试似乎更希望这个人的性别应该被在句子中被指明。在测量了被试的性别角色态度之后,作者发现性别角色态度越传统的被试对于这种用法越难以接受(Bradley, Schmid & Lombardo, 2019)。

这个结果还是很有意思的,它告诉了我们,从语法规范性角度抵制性别中立代词的说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仍来源于更为保守和二元的性别角色态度,拿语法作为武器还是有种挡箭牌的意味。况且,语法本身也是一直在进化着的,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发明出来用于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法上的合理性并非是必须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果是对于所有人呢?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两种典型情境以外,是否也需要用性别中立代词来代指性别认同已知的、且属于二元性别的个体?换句话说,是否需要逐渐减少he/she/他/她的使用,对于任意性别认同的个体都使用性别中立代词?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假设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当性别认同为男性/女性的个体仍用二元人称代词、而非二元的个体用类似于“they”的性别中立代词指代时,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1.

如果只有男性和女性有特定的专用的人称代词,而非二元群体中不同种类的认同(如intersex、bigender)没有各自特定的代词,那么这可能会强化 “二元性别身份更自然、更应受到尊重”的偏见。(Dembroff & Wodak, 2018)

2.

如果继续使用这种分别指代男性/女性/非二元性别的语言规则,那么语言可能会强迫个体暴露出自己的性别认同信息,这类似于一种“被出柜”;同样,性别错称(misgendering)的情况也会出现。不仅如此,这样的语言规则还带来了对被指代个体的预设——在大多数语境下我们试图表达的内容是和性别无关的,如果在最开始就暴露了个体性别认同的信息,会经由人们对该性别认同的刻板印象给该个体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在当前酷儿群体污名化仍未消除的情况下是仍存在着风险的,且不仅针对非二元性别认同的群体,女性也一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那么,用性别中立的代词去指代任意性别的个体可以带来什么益处呢?首先,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对自己是否以及何时表达性别身份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正如社会文化能够塑造语言,语言也可以影响社会文化。一项研究发现,使用中性的性别代词能够减少人们在无形中对于男性的偏好,改善对女性的态度(Tavits & Perez, 2019)。这种改变仅仅来源于语言上的实验操纵,这其实反过来说明了具有性别信息的代词其实是会启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这项研究的作者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性别中立代词的使用也能够使人们更加接受LGBT+群体。

我们从一些网站上搬运了几条典型的反对意见,这篇文章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学会怎么辨析了(狗头

  • 这种语言创新对人们根深蒂固的性别观点没什么影响,只不过是政治正确罢了
  • 性别中立代词忽视了性别代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避免性别化的表达是一种新的暴力
  • 现在缺少的并不是泛指性别的代词,而是特指男性人类的代词。
  • 用这种不男不女的词很不利于小孩子的性别认同吧
  • 这种代词无法通过性别指代来表示尊重,尤其是对于跨性别群体来说

需要认识到的是,在语言上公平对待性别其实意味着更广泛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与人称代词有关,例如英文中的“chairman”等具有性别倾向性的职业词汇。建立性别中立的语言体系是一件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

然而对于个体而言,语言使用习惯其实通过几次有意识的读写就能够改变,那就从使用性别中立的人称代词开始吧 :)

当然,如果有机会了解到Ta更偏好的人称代词,用那个人称代词也是一种尊重的方式。

🔍参考文献:

Tavits, M., & Perez, E. O. (2019). Language influences mass opinion toward gender and LGBT equal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NAS, 116(34), 16781-16786.

Bradley, E., Schmid, M. & Lombardo, H. (2019). ‘Personality, prescriptivism, and pronouns: Factors influencing grammaticality judgments of gender-neutral language.’ English Today, 35(4).

Yakut, I., Genç, B., & Bada, E. (2021). Epicene pronoun usag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case of research articl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52, 101005.

Dembroff, R., & Wodak, D. (2018). he/she/they/ze. Ergo (Ann Arbor, Mich.), 5, 371-406.

滑晓寒. (2012). 近三十年“她”字研究综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8), 6-8.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voices/we-should-all-use-they-them-pronouns-eventually/

图片来源:

https://www.theladders.com/career-advice/how-to-respectfully-use-gender-neutral-pronouns-in-the-office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5/09/08/u-tennessee-withdraws-guide-pronouns-preferred-some-transgender-people

ColorsWorld神秘柜子

一个PKUers自发组成的有爱团体

关注性别性向平权

期待能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发出一点微弱但笃定的声音